形态描述
雄虫(干制)体长6.5--7.8mm,前翅长9.8—10.96mm,后翅长8.6—9.8mm。
头暗黄色,有黑褐色的颊斑和唇基斑,颊斑很大,周围红色,唇基斑小,边缘也具红色;下颚须3--5节背面及下唇须皆褐色;触角第1节外侧褐色,第2节褐色,鞭节黄褐色,头顶隆起,沿角下及额唇基沟有红色斑纹。前胸背板褐色,基部明显宽于端部,基部有一横沟,沟下的中纵线凹陷;中后胸背板为黄色纵带,两侧绿色,布灰色毛,足黄绿色,胫节末端黄褐色,爪褐色,基部弯曲。
前翅前缘横脉列16条,中段绿色,两端褐色;翅痣黄绿色,透明、内无脉;Sc—Rl近翅基的横脉褐色,翅端的绿色;径横脉8条,近Rl端褐色;Rs分支10条,绿色;Psm—Psc间8条,1、8黑褐色,余为绿色;Cu脉1一2褐色,3为绿色;内中室三角形,r—m位于其上;阶脉黑褐色,(内/外)左=4/5=右。后翅前缘横脉列14条,中段绿色,两端褐色;径横脉7条,绿色;阶脉黑褐色;(内/外)左=3/4=右。
腹端臀板蝌蚪状,第8十9腹板基部宽,端部细,殖弧叶顶端成角状,中下部膨大,中部内侧有一沟,它由边缘上折而成,折出部分向外成三角突出;内突细长,成半月形弯曲,中突上端分岔,下端两侧外突,到末端变细尖;殖弧梁两端弯折,中突细长;殖下片底宽大如叶状;下生殖板两端尖细,中部外突。
雌虫触角黄褐色,第1节外侧深红色带,第2节红色;在两复眼的后上方各有一红斑。前胸背板中央为一宽的黄色纵带。前翅前缘横脉列18条,径横脉及Rs分支10条,阶脉(内/外)=4/5。后翅前缘横脉列15条,径横脉8条,阶脉黑色,内/外=2/4。腹端臀板上端尖细,下端粗宽,第7背板略长于第8背板;亚生殖板底缘外突,两侧也外突,顶端缺刻成槽状;贮精囊膜突锥状,顶端尖细,囊体宽扁(图98)。
头暗黄色,有黑褐色的颊斑和唇基斑,颊斑很大,周围红色,唇基斑小,边缘也具红色;下颚须3--5节背面及下唇须皆褐色;触角第1节外侧褐色,第2节褐色,鞭节黄褐色,头顶隆起,沿角下及额唇基沟有红色斑纹。前胸背板褐色,基部明显宽于端部,基部有一横沟,沟下的中纵线凹陷;中后胸背板为黄色纵带,两侧绿色,布灰色毛,足黄绿色,胫节末端黄褐色,爪褐色,基部弯曲。
前翅前缘横脉列16条,中段绿色,两端褐色;翅痣黄绿色,透明、内无脉;Sc—Rl近翅基的横脉褐色,翅端的绿色;径横脉8条,近Rl端褐色;Rs分支10条,绿色;Psm—Psc间8条,1、8黑褐色,余为绿色;Cu脉1一2褐色,3为绿色;内中室三角形,r—m位于其上;阶脉黑褐色,(内/外)左=4/5=右。后翅前缘横脉列14条,中段绿色,两端褐色;径横脉7条,绿色;阶脉黑褐色;(内/外)左=3/4=右。
腹端臀板蝌蚪状,第8十9腹板基部宽,端部细,殖弧叶顶端成角状,中下部膨大,中部内侧有一沟,它由边缘上折而成,折出部分向外成三角突出;内突细长,成半月形弯曲,中突上端分岔,下端两侧外突,到末端变细尖;殖弧梁两端弯折,中突细长;殖下片底宽大如叶状;下生殖板两端尖细,中部外突。
雌虫触角黄褐色,第1节外侧深红色带,第2节红色;在两复眼的后上方各有一红斑。前胸背板中央为一宽的黄色纵带。前翅前缘横脉列18条,径横脉及Rs分支10条,阶脉(内/外)=4/5。后翅前缘横脉列15条,径横脉8条,阶脉黑色,内/外=2/4。腹端臀板上端尖细,下端粗宽,第7背板略长于第8背板;亚生殖板底缘外突,两侧也外突,顶端缺刻成槽状;贮精囊膜突锥状,顶端尖细,囊体宽扁(图98)。